从咸安宫到郑家庄:皇太子允礽废黜之后

清朝总计12帝,历时近300年(清朝入关前28年,入关后268年),皇位(汗位)传承总计11次。在此期间,只有康熙朝发生废黜皇太子事件。 


有清一代,惟康熙帝曾实施嫡长子皇位继承制承制。康熙十四年(1675年),22岁的康熙帝采用汉族王朝皇位继承制度,册立年仅两岁的嫡子允礽为储君。康熙帝为培养太子倾尽心血,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允礽长大后,皇帝与储君的关系逐渐出现裂痕。四十七年九月,康熙帝以“不孝不仁”为由,第一次废黜允礽,但旋即生悔,四十八年三月,将允礽复立为皇太子。不久,皇帝与储君的矛盾又趋尖锐,五十一年十月,允礽第二次被废黜。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在清朝实施数十载,至此宣告终结。 


允礽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废太子。他病逝于幽禁地咸安宫十余年后,其长子、理亲王弘皙,也因“心怀异志”罪削爵,于昌平郑家庄王府被执回京,死于景山东果园禁所。允礽父子以其具有独一无二的身份,在清朝宗室成员中备受瞩目,两人既为至贵,又做囚徒的一生,也引起后人较大兴趣。本文暂且略去允在储位时的是是非非,将目光转向第二次废黜皇太子之后,废太子允礽及其儿子弘皙的遭际和结局 

。 

一 太子允礽与咸安宫 

紫禁城内隆宗门迤西的寿安宫,在康熙年间仍依明制,称为咸安宫,至乾隆年间改建为寿 

安宫①。正是在这里,废太子允礽度过了12年岁月(康熙五十一年十月至雍正二年十二月), 

终了余生。 


关于废太子允礽在咸安宫的情况,汉文史籍记载甚少,满文档案中有所披露。 


康熙五十一年九月三十日,皇太子允礽扈从康熙帝结束塞外之行,返抵畅春园,即被拘执。十月初一日,康熙帝称允“狂疾未愈,大失人心”,宣布予以第二次废黜②。允由御前侍卫从畅春园解至咸安宫,至死未再离开此地。是年,他39岁。允礽被废黜前,住在时为太子宫的毓庆宫内,宫中向以“毓庆宫”指称皇太子允礽。五十一年十月,康熙帝旨令内务府:禁止以“毓庆宫”指称允礽,凡涉及废太子事,均以“二阿哥看守处”相称(按,允排行皇二子)。 


依照宫中惯例,每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各宫、殿悬挂门神、对联(对子)。五十一年十二月初,内务府总管大臣为二阿哥看守处是否悬挂门神、对联一事请旨。康熙帝朱批:(咸安宫)门内停挂门神、对联③。


为了防止软禁中的允礽与外界联系,康熙帝对于看管废太子事极为重视。经反复斟酌,他决定以宗人府宗令、和硕简亲王雅尔江阿居首,诸多王公大臣参与,共同组成“二阿哥看守处”。其中有:多罗安郡王华、多罗顺承郡王锡保、多罗贝勒都统满都护、镇国公吴尔占、镇国公准达、镇国公登塞、镇国公满洲正白旗都统普奇(琦)、辅国公阿布兰、满洲都统宗室延信、蒙古镶黄旗都统善丹、蒙古镶蓝旗副都统杨都、汉军正红旗副都统苏赫、满洲正黄旗副都统觉罗杜叶礼、汉军正白旗副都统觉罗诺穆齐、蒙古镶红旗副都统觉罗伊敦、满洲镶蓝旗副都统宗室善寿、满洲镶白旗副都统达色、蒙古镶白旗副都统吴光、汉军镶红旗副都统博尔吞、蒙古镶蓝旗副都统喇色等(按,部分人员及其任职旗份有变动)④。这些由康熙帝精心挑选之人

率领护军日夜值守咸安宫外。如果值守大臣临时有事,不能当值,须由雅尔江阿列名请旨,钦定替补之人⑤。



平日,咸安宫宫门紧闭,内务府人员为废太子允礽及其家人(妻妾儿女、服侍太监等)送人饭食,均由专门通道(juwan tunng)递人。若有特殊情况(见下文),有关人员必须持有凭证,在值守大臣看视之下,共同开启宫门。废太子允礽在内如有急事,则须按照相关约定,敲响云板,值守大臣闻声打开专门通道之门(juwan lung ni duka),双方才能通话。 


例如,五十五年四月十九日夜一更时分,咸安宫内突然响起云板。值班大臣满都护打开专用通道之门问询,允礽从门内告称:太监吴进朝因行为不端,被圈在空房内,是日傍晚失踪。满都护等听罢,率人四处查找,很快在咸安宫东厢房后面板排之上将吴进朝捕获,并随即奏报。康熙帝数日前已奉皇太后避暑塞外,接到密折,令将吴进朝从速执送行在。看来,康熙帝准备亲自审讯该犯,以了解有关废太子允礽的情况⑥。 


又如,康熙六十年二月十三日深夜,咸安宫内又响起敲击云板声。此次恰为雅尔江阿值 

班,立即开启专门通道之门。允礽从门内告称,不知何故,当夜打更前后,有三支箭相继落到他的窗前,箭上写有镶白旗字样。经过一番调查,雅尔江阿等发现,镶白旗值更护军伊纳里所佩撒袋,短缺三箭。遂拿问伊纳里,据称不知撒袋内缺失三箭。雅尔江阿等遂将伊纳里以及与他共同值守的数名护军一并缉拿,交部严审,并于十四日密报。奉旨:“交付阿哥等查明具奏。”⑦由于有关档案无存,查询结果不详。 


第二次废默皇太子后,康熙帝曾对大臣们说:“联于二阿哥并无间隔,即拘禁处,联常遣内监往视,赐物赐食。”他认为“此皆为父子私情,不能自已,所谓姑息之爱也”⑧。所言与实情基本相符。废太子允仍虽无人身自由,依然得到较优厚的生活待遇。 


康熙帝赴塞外避暑期间,时常差人为留在京城的妃殡、皇子等送来时令鲜果,曾特别叮嘱有关人员,其中有废太子允礽一份。例如,一年夏天,谕令宫中总管太监:“酸樱桃初得,色味俱佳,其大非常,比京中者悬绝远了。选大者,二阿哥处也送去。别者照旧例。”⑨ 


每至夏季,内务府要往咸安宫内运送冰块,以供废太子允礽及其家人消暑之用。这种做 

法,同允礽未废默前居住毓庆宫时应无两样。运进小块冰,均从专门通道送人。但是,人伏后,小块冰已不敷用,需要开启咸安宫大门,以便运人大块冰。无论是为运送大块冰,开启咸安宫大门,或因出伏暑退,仍由专门通道运人小块冰,事前均须由看守大臣缮折请旨,得到康熙帝批准,方能实施⑩。 


允礽一生共有嫡福晋一人(都统·伯石文炳之女瓜尔佳氏),侧福晋8人,妾3人。。此外,他的身边还有若干女子,因未曾生育儿女,故其生前并无名份。允礽第二次被废黝后,这些妻妾同他一起住在咸安宫内,其中有数人先他而逝。 


例如,五十二年闰五月初四日,内务府奏称,二阿哥处一女子病笃。康熙帝得知,旨称:该女子病段,依照穿服八缎“答应”之例办理。不久,这位女子去世。内务府遵旨仍按二阿哥在太子位时身边女子亡故之例,将逝者遗体送至曹八里屯,于内院墙外洗沐后,安放棺木之内。。 


再如,五十七年七月,允礽的嫡福晋瓜尔佳氏病故。内务府等衙门依照康熙帝旨意,按和硕福晋例为瓜尔佳氏治丧。这位来自汉军旗、曾是皇太子妃的女子,枉有口碑而命运多舛。 


允礽在咸安宫内生活安宁,衣食无忧,心情焦虑又百无聊赖。他在这一人生阶段中唯一的“亮点”,是持续生育了13个子女。 


允礽共有儿子12人,女儿14人,子女总计26人。。在他被软禁咸安宫的12年内,即39岁至51岁期间,相继生育6子、7女,总计13人,恰是其子女总数的一半。颇能说明问题的是,这13个子女中,除去第十二子弘院,生于雍正二年(1724年)九月,即允礽病逝前三个月外,其余12人((5子、7女),先后出生于他第二次被废默(五十一年十月)后至康熙帝病逝(六十一年十一月)前的十年期间。在此十年中,允礽平均每年生育子女1.2人。 


允礽的头生子(早卒,未有名,生母侧福晋李佳氏)生于康熙三十年十二月。,头生女生于三十二年四月(生母侧福晋李佳氏)。如果以允礽头生子的出生为起始,至允仍第二次被废默前,总计21年(康熙三十年十二月至五十一年十月)。其间,允礽共生育子女13人,平均每年生育子女0.62人。 


允礽身居储位期间(康熙三十年至五十一年,18岁至39岁)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康熙朝后期他被幽禁咸安宫时期(康熙五十一年至六十一年,39岁至’49岁)。这一耐人寻味的情况似乎表明。允礽虽然被康熙帝认为患有“狂易之疾”。,但是,直至康熙帝去世前,允礽的身体、精力尚好,年近半百,仍具有较强生育能力。之所以如此,应主要源于他的一个精神支柱—企盼重获储位。 


由于与允仍同住一处的妻妾、子女众多,加之太监、姥燎等服侍人员甚众,所以,咸安宫虽有数进院落,仍显狭小,人满为患,这在盛夏之日尤为突出。例如,五十六年五月中旬,允礽让身边太监转告宫外值守大臣,因咸安宫内人多,加之天气炎热,如果仍照以往,一个月掏粪一次,粪便满出外溢,臭气熏天。请求看守大臣转告内务府总管,将掏粪次数暂由一月一次改为一月两次。 


允礽虽被禁锢,受到严密看守,却有妻妾儿女相伴身边,大批服侍人员跟随左右。这与数年后其八弟允祺、九弟允搪被雍正帝圈禁高墙,折磨至死的情况相比,有宵壤之别。父子之情与兄弟之情差异如此之大,从中也显现出康雍两帝为政为人风格的不同特点。



个盛世,其突出特征之一,是皇权的集中与强化达到中国皇权发展史上最高峰。允礽、弘晳父子曾是清朝皇权的未来传承者,如果允礽继位,弘晳则是无可争议的下一代皇位继承人。然而,从储位到皇位的一步之差,使允礽父子在获取最高权力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仅不足以同皇权的拥有者相抗衡,其生死命运也在皇权的掌控之中。允礽被废黝后,他本人及儿子弘晳,仍对皇位暗怀希冀,并有所流露。这是为其无法抑制的权力欲望所驱使,是其本性使然,可是,在愈益强固的皇权统治下,必是授人以柄,加重罪愈,或自取败亡。 


清末为官的吴士鉴先生,写有《秘密建储》一诗:“思子无台异汉皇,皇孙终老郑家庄。从今正大光明殿,御管亲书禁匾藏。”①“终老”之语或非属实,但是,允礽、弘晳父子从咸安宫到郑家庄的曲折之路,行进了将近30年(康熙五十一年至乾隆四年)。这一路途沉浸着清初皇室成员在权力之争中的隐忍、挣扎和无奈,彰显了康乾皇权的高度集中与强化,也折射出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的变迁。


页码: 1 2 3 4
bgyjrbd.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