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一位伟大的元帅去世,中共中央在悼词中评价他是,“在重 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敢于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做出正确的决断”。
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逝世时,中共中央在悼词中评价他是,“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敢于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做出正确的决断”。周恩来也曾评价叶剑英的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更为人们传颂的,是毛泽东送给他的两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素有“儒将”赞誉的叶帅,其过人之处大概是每临大事有静气,能在历史的大关节处明断是非,果敢抉择,且谋虑缜密。
据公开资料记载,毛泽东是1962年9月24日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的讲话中送给叶剑英那两句话的。原话是:“叶剑英同志搞了一篇文章,很尖锐,大关节是不糊涂的。我送你两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诸葛,大家都知道,是诸葛亮,吕端是宋朝的一个宰相,说这个人大事不糊涂。”据薄一波回忆,大概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旧戏中王佐断臂“为国家尽忠心,昼夜奔忙”时,毛泽东插话说:我曾送给叶剑英同志两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看来,毛泽东用这两句话不止一次地评价叶剑英,故流传甚广。
这两句话,是明代思想家李贽的自题联语,意在借诸葛亮和吕端的为人行事之风以自勉。诸葛亮掌军理政之谨慎,史家有共识;吕端的“大事不糊涂”,出自《宋史·吕端传》,宋太宗想以吕端为相,不同意者说吕端糊涂,太宗却认为“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毛泽东借吕端评价叶剑英,主要是指他能够在大关节处看清要害,做事情从大局出发,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回顾叶剑英的一生,他曾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危急关头三次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第一次:孙中山广州蒙难,叶剑英率部全力捍卫。
1917年,叶剑英考入云南讲武堂学习,从讲武学堂毕业后,叶剑英追随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投身于民主革命。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孙中山,炮轰总统府,阴谋加害孙中山。在形势万分危急之时,年仅25岁的海军陆战队营长叶剑英护卫孙中山登上“宝壁”舰,后改乘“永丰”舰前往黄埔。面对陈炯明的叛逆行为,孙中山即令北伐军回师勘乱。
6月17日,叶剑英乘“宝壁”舰紧跟孙中山所乘的“永丰”舰,由黄埔港出发向广州挺进,当舰队前进至白鹅潭附近时,遭到陈炯明叛军密集炮火伏击。叶剑英沉着指挥作战,他手握机枪,同士兵一起,向敌军猛烈还击。为了保卫孙中山的安全,叶剑英亲率士兵巡逻,严密监视敌人的行动。孙中山在广州蒙难50天,叶剑英始终率部捍卫孙中山。由于叶剑英等英勇斗争,使陈炯明篡夺革命政权的阴谋没能得逞。
第二次: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避免红军内部发生武装冲突。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胜利会师。中共中央决定向北进攻,创建川陕甘根据地。但张国焘不赞成北上,极力破坏团结,阻挠北上。8月的毛儿盖会议上,中央决定分左、右两路过草地北上甘南。9月9日,张国焘给前敌总指挥部政委陈昌浩发去密电,要他们“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企图危害党中央。密电到达时,恰逢陈昌浩正在向部队讲话,发报员就把密电交给了在会场外的叶剑英。叶剑英看完密电后,认为情况万分危急,立即冒着生命危险迅速而巧妙地将密电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看后就把密电记在了卷烟纸上,随后叶剑英又把密电带回会场,当时陈昌浩还在讲话,会议结束后,叶剑英才把密电交给陈昌浩。
党中央据此在巴西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迅速率领红一、三军团主力北上,当天夜里就离开了巴西,脱离危险境地。叶剑英也回到驻地,以“打粮准备南下”的名义,率领军委纵队脱离险境赶上北上的红一、三军团。因此,毛泽东在后来曾多次提到这件事,称赞叶剑英:“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叶剑英戎马一生,英勇善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第三次:粉碎四人帮,拥护邓小平恢复工作。
毛泽东逝世后,“四人帮”加紧了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人民共和国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当时的形势正如叶剑英指出的“情况已到了不破不立的紧急时候,不破了‘四人帮’,中央就立不起来。不破‘四人帮’,我们这个党就很危险”。在党和国家面临危难之时,身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不负众望,挺身而出,在多数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支持下,10月6日,叶剑英全力协助华国锋一举粉碎“四人帮”,使党和国家避免了一场大灾难。
粉碎“四人帮”的第二天,叶剑英就提出,应该尽快让邓小平出来工作。当时邓小平正生病住在医院里,不久,叶剑英就安排邓小平一家住到西山,为了邓小平今后工作方便,叶剑英指示办公室主任王守江负责送文件给邓小平。经叶剑英的积极努力,1977年8月召开的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以全票通过了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议。叶剑英为确立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的领导地位,起到了重大作用。
叶剑英在“文革”后期,对党内健康力量的形成,对抵制“四人帮”的干扰,直至后来粉碎“四人帮”都立下了新的历史功勋。叶剑英所作的“矢志共产宏图业,为花欣作落泥红”的诗句,是他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的崇高思想和高尚品质,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毛泽东的识人之明和对叶剑英的信任之深,倚寄之重,也毕现于他的情辞。在他看来,“大事不糊涂”的叶剑英,富有政治智慧和决断胆识,足可谋大局、当大任、托大事,也就是说,在大关节上靠得住,能发挥作用。从这个角度讲,所谓“大事不糊涂”,根本上是做人的胸襟气度、做事的识见能力都站在了历史的高处。
毛泽东弥留之际,有一个让人寻味不尽的细节。当时,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分组与他告别。毛泽东此时头脑还清醒。当叶剑英走近床前时,他动了动手臂,叶未察觉。叶剑英告别完走到病房门口时,毛泽东吃力地以手示意,让工作人员招呼他回来。毛泽东睁开双眼,嘴唇微微张动,似乎有话要说,但只能用一只手紧紧握住叶剑英的手。叶剑英后来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主席一定要交待什么事情,为什么特意招呼我回去呢?为此,他想了很多,也想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