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市丙村镇11月接连发生两起挖路毁 林、砸坏老设施违法事件,多次举报投诉
2004年11月21日下午,我从广州市区去梅州市区。我坐的是飞机,飞行不到一小时就到了梅州客都机场。这次去梅州,原中宣部副部长朱厚泽和广东人文学会副会长高伟梧与我同行。他们没有坐飞机,而是坐汽车,因为比我早半天出发,因此没有比我晚到很多。我们一行入住梅州市迎宾馆。下午6时梅州市委副书记古小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运泉、郑玉华宴请。
第二天按照计划去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虎形村叶剑英元帅纪念馆。
22日上午8时30分出发参观,主要是去叶剑英故居和博物馆。路经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客家围龙屋仁厚温公祠,陪同我们的人要我们进去看一看。这是计划外的安排。在陪同我们的人和这个地方的主人联系的时候,我就在门口等候。
我在那个地方先仔细看了贴在墙上的介绍,原来这支客家人是从山西太原过来的。
客家人从北方许多地方南迁到广东一些地方,南迁的原因是西晋永嘉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再是北宋金人南侵。客家人分布全国18个省区、28个区县。据介绍,温氏族人的九世祖从山西来到梅州定居在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现已传至29世,前后20代人,繁衍至400多户(外出定居的在外),上千口人丁。一支族人,凭着自己的智慧与勤力,几百年群居一屋,繁衍发展到如此程度,就足以说明客家人浓厚的文化底蕴与非凡的生存发展能力!
不一会儿,仁厚温公祠的负责人出来了,陪我们进去后做介绍说:这所仁厚温公祠建于明朝弘治三年(1490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惟一收入中国建筑学会编撰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的客家围龙屋。500年的历史长河,在这里留下古老神奇的印记!500年的岁月沧桑,刻下前人创业的足迹!围龙屋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建筑物,此围龙屋是仁厚温公祠宗祠与住宅合一的民居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南北长87米,东西宽120多米。整座屋宇有四进三堂八横三围,俨然一座庞大的民居建筑,中堂部分就分上、中、下三个厅堂。上厅最高,中厅最大,中厅高5.65米,宽9.3米,深7.37米。房间有390间,两边还有近百的杂间。这在民居建筑中是极为罕见的。试想一下,在500多年前,在当时还属偏僻之处,一个家族构建起如此宏大的居室,须有何等的雄心,具有何等的气魄!
仁厚温公祠是一座典型的客家人特有的围龙屋,构造精巧,由堂屋、横屋、围屋、化胎、池塘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功用不同。整座建筑有一条中轴线,两边对称,由前至后渐次升高。中间部分是正堂,是族人祭祖、庆典、宴客之处,气势雄伟。八行横屋整齐对称。三重弧型的围屋形似长龙,美如彩虹。如此庞大精巧的客家围龙屋,既有中原传统民居之遗风,又有新环境新条件下的创新,从这一点,人们也可以窥见客家人披荆斩棘、创建新业之毅力,继承与创新和谐结合之匠心。
在堂屋与围屋之间有一个化胎,是客家民居的特色。什么叫“化胎”?当时来不及问,错过了这个机会,就没有人可问了,因此直到现在我也说不清楚,只是意会那是一个园林方面的名词,似乎是一个很大的花坛,要不怎么能在“化胎”上种“苏铁”这种很大的树呢?仁厚温公祠的人告诉我,这是该祠温氏族人特有的传统。因为这里还有一个族人祖先的传说故事,苏铁是此地温氏祖先的救命树!那苏铁经400多年的生长繁殖,每墩的外围周长有40多米,要30个人手拉手才能围拢,古朴苍劲,枝繁叶茂。
请问,有谁在何处见过如此古老庞大、生命力如此顽强旺盛的苏铁吗?
21世纪的我到此一游,的确触发了自己的思古幽情,激起了探究的欲望!因为她有悠久的历史,是古老的民居,有客家的特色。
来到仁厚祠,我们还可以看到客家民俗,了解过去客家人的生活风貌,寻访中原之遗风,品味南粤之古韵。
客家人居室,客家妇女当年的服饰,生产、生活用具,如蓑衣等,这些能使我们更加了解客家人和他们当年的生活状况,把我们带入历史的遐想。
2003年10月,我去河南时见到大象出版社原社长周常林同志,他告诉我,当梅州客家人从北方南迁的时代,现在的中原的郑州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郑州人就对客家人南迁的事情特别重视。郑州的学术界准备召开客家人南迁的学术会议。我在参观仁厚温公祠的时候,就想起大象出版社。2005年初大象出版社社长李亚娜同志到家里,谈起仁厚温公祠,我就把丙村送给我的《大型梅州客家围龙屋—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仁厚温公祠》的介绍取出了一个备份送给了李亚娜。现在我就根据我在当地的见闻和这个介绍写了这篇文章,寄给李亚娜同志。我对“仁厚温公祠,梅州客家围龙屋”并无研究,当天时间也非常短,我们要赶去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虎形村叶剑英故居,因此,只能直接引用这个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