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关系不理顺 “ 回扣医生”抓不完
广东医疗行业协会会长揭底赛诺菲现象背后的医药潜规则:
医药关系不理顺 “回扣医生”抓不完
羊城晚报记者 夏杨
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医疗行业颇为敏感。一方面看病难、看病贵,医改多年成效不理想;另一方面医院、医生叫苦连天,生存发展处境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又曝出赛诺菲公司涉嫌行贿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一片哗然。
医疗回扣现象为何屡屡曝出?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会长田武汉教授9日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直指医药关系中的症结所在。
“赛诺菲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是个别现象,带有一定普遍性。”田武汉说,这种问题在目前的中国医疗行业,甚至各行各业都不同程度存在,因为这是目前的体制和机制造成的。
他认为,如果医药公司生产的药品能直接进入医院,这些贿赂行为就基本不会存在。根本问题不解决,要消灭医生收回扣的问题,光靠教育是不够的,仅靠抓人也是抓不完的。“医院、医生、医药公司都要生存,即使某个时间段表面问题没有了,但暗地里还会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社会对医和药的关系存在一定的误解。”田武汉说,在现今很多政府提供的科研经费不足的情况下,经销商为帮助某个学科的发展,出资举办学术会议,这对医疗行业发展有利,最终对社会有利。
“在国外,药商赞助学术活动的行为很普遍。原则是,钱不能进入医生个人的口袋。”他说。
但现实中医药之间的行为很容易被公众骂为医药一家,利益勾结。为什么会这样?田武汉认为,这有管理部门的责任,因为界定不够明确。“如果管理者目光长远,早该出来梳理医药关系了。我们明规则缺位,所以才导致潜规则较多。”
赛诺菲以“研究经费”之名行贿?
药品上市后临床监测在国内已成变相促销
羊城晚报讯 记者陆志霖报道:赛诺菲(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曾向500多名中国医生行贿的爆炸性消息,引发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匿名举报称,赛诺菲2007年11月前后向中国的北京、上海、杭州、广州79家医院的503名医生支付药品促销提成近170万元人民币。这些费用以“PMS”,即上市后临床监测或IV期临床的名义,作为“研究费用”支付。业内人士表示,药品上市后的临床监测非常重要,但可惜目前国内多数药企把PMS仅仅当成一种促销手段。
赛诺菲方面对羊城晚报表示,相关报道中所提及的上市后临床监测,是药物发展的重要阶段,可以有助于药企更进一步了解新药的治疗价值,并给医生制定合适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学术信息。上市后临床监测在全球医药行业被普遍采用。
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北京一家为药企提供临床研究技术外包服务的企业负责人也肯定了赛诺菲的说法。但他同时也坦言,可惜目前国内多数药企把PMS仅仅当成一种促销手段,临床医生对PMS的重视程度也很弱。
“由于支付费用并不真的为临床试验,药企本身并不监督医生按PMS的方案进行试验,以及实事求是地填写临床试验表。”上述负责人坦言,因而所得到的数据结果没有科学性和统计意义。“到目前为止,在国内还没有任何一个公司可以提供一份真正的PMS报告。即使是跨国公司,他们给中国医生提供的也只是国外的临床研究报告。”
这点从关于赛诺菲的举报材料中得到印证。举报材料称,赛诺菲公司支付给医生们的标准是,每个病例80元。不过,大多数医生对试验都是敷衍了事,因为这是彼此“心知肚明”的“交易”。为了获取报酬,有个别医生申报和填写的病例数明显超出其能力范围。
据了解,国外对PMS的操作有着严格规定,如日本规定,开展药品的上市后监测工作,药企要与医疗机构签署试验合同。而医疗机构、临床试验委托方、研发外包服务机构也需签署三方合同,以便相互依赖、相互制约。